创意无价:老街的幸福经济
2010/01/13 12:49:34 PM
●陈明发
某房地产代理商对我说,许多马来西亚人努力一辈子,只能从旧贫民窟,迁到新贫民窟。他说的,不是赤贫家庭在木屋区之间移动;而是一般城市人换楼房。
他发牢骚有他的理由:“你看,多少人一个住宅区一个住宅区的搬,他周遭的治安、交通、垃圾、医疗和孩子的学校,还不都是一样糟?连街边摊美食都落在外劳手里,味道变了,卫生情况更是令人担心。
寻找幸福城市
“大家当然也不是麻木的。很多人托我找房子、找店铺,总希望生活素质变得好一些。可是,我不敢对他们坦白说,当我们社会的整体素质大不如前,往那儿搬都一样……。”
往那儿搬都一样?许多人可不这么想。因为,在资金、创意与人才无国界的今天,他们可以选择落脚纽约、上海或新加坡。另一些人则深情得有些不信邪,认为自己所栖居的地方,是可以期待、可以经营的。可以往前蜕转变得不一样。
离开,找寻更嫩绿的青草地;还是留下,设法耕出一方碧翠,各有抉择。关键是,在安居、乐业与休憩三大生活需求上,懂得什么状态才能让自己开心;然后,自己主动去实现,不假手于人。
根据美国学者里查佛罗里达的观察,先进国家创造财富的最大动力,来自“创意阶级”;而近年来,全球的创意阶级日益集中迁往少数的一些优势区域。
其中的十大地带,好像亚洲的东京,大阪-名古屋;美洲的波士顿-纽约-华盛顿,芝加哥-匹兹堡;欧洲的伦敦,阿姆斯特丹-布鲁塞尔-安德卫普等,居民总数4亿人,虽然只占了全球人口的6.5%,却贡献了生产总值的43%。
这些精英当中,不少是从我们身边离去的人。他们心目中的青草地,不完全是金钱意义上的财富。
佛罗里达是专攻创意城市竞争力的大师,他在《创意新贵》、《城市与创意阶级》和《寻找你的幸福城市》等著作中一再强调,创意人考量安身立命之地,与一个城市的软体环境息息相关。
与住宅、办公室同样重要,能激发创意人幸福感的,是素质生活的第三空间:文化、休闲与交往的社区;它是创意体验不绝的泉源。
创造能量滋长自街市
世界上93.5%的人,生活在上述的尖峰地域以外。
无所谓,我们还是可能向佛罗里达教授取经,在眼前脚下的乡土上,耕耘一块青草地。凝聚创意人的能量,催生有助创意蓬勃绽放的生态环境,单是这一点就够叫人动心。一个区域、城市,当然不是一群人所能为;可是,从一个点开始,却是可能的。
这其实很接近某位美食业者的想法。他告诉我,巴生的美食真不少,只是一般人难以一一去寻幽探秘,真希望他们多开几家分店。但是,这些店家由于资金、观念和人手都有限,生意想做大些,就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另一方面,由于美食之名日渐远播,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多起来。不少人看见美食旅游的商机,盘算着掏些资金进场。可是,没产品、没功夫,更没经商经验,说进场就能进吗
宾主尽欢社区
这位友人于是便遐想,要是有好东西的人,能和有诚意的伙伴联手,借集体的创业意愿把老街打造成创意商圈,那可是“爽”事一桩。他为人心直口快,“爽”就是其版本的幸福感。
可以想像,让他觉得有幸福感的一个街区,因为是共同经营的商圈,从街道的垃圾、保安、卫生、绿化与装璜设计,到无线网路、市场行销、职工培训与过年过节的活动盛事,都能一道商量、遵守与处理。
这自然是宾主尽欢的社区。“爽”的肯定不只是经营者;遍天下的飨客,也在找寻这样质地的消费场所。
除了一顿味蕾享受,在充满城市身世的特色,以及相关美食、店家的精彩故事中,大家更意会到内在的感动。
毕竟,辛苦工作了一天,不管是加埔出来的电器修理员,还是加拿大回来的电脑程序员,都渴盼称心的和家人或朋友吃顿饭。饭后,能安心的在步行街上闲逛、闲聊;买东西、看东西。
街市,不是填饱了肚子,但求不倒胃;或买了要买的东西,但望不让攫夺匪盯上,就匆匆忙忙离开的地方。它是我们愉快生活、交往的另一个空间;足以助长我们的创意能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